机遇or挑战 中国碳纤维产业将何去何从
2013-11-12 13:17:54 作者:经济日报来源:

  著名战略科学家师昌绪先生早在2000年就曾说过,中国的碳纤维上不去,影响国防科技和高新技术发展,关系到国家安全,不搞上去不行。然而据相关专家介绍,目前,受国外低价倾销和恶意竞销的影响,国内碳纤维企业基本处于全线亏损的状况。中国碳纤维产业遭遇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碳纤维生产线

  作为21世纪的“新材料之王”,碳纤维可以实现对钢铁、铝合金等传统材料的替代,由于具有优越的物理和化学性能,其重量不到钢的四分之一,但抗拉强度是钢的7倍至9倍,且抗拉弹性、比强度、比模量均显著优于钢,还具有耐高温、耐腐蚀等优点。市场前景广阔,被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航空航天、体育用品、交通运输等领域。

  全长18.91公里的全国首条绞合碳纤维芯铝绞线--220千伏福丰Ⅰ线日前在海南试送成功,这是碳纤维电缆线在我国首次用于架空线路。该电网改造工程的成功,开辟了碳纤维又一个重要的应用领域。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会长端小平说,“近年来,碳纤维在众多工业领域得到了成功应用,说明碳纤维应用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2013年6月11日,随着“神舟”十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发射,远在沈阳的中恒吉研高科技纤维有限公司的员工欢呼雀跃,他们公司生产的碳纤维材料继“神舟”九号之后,又一次成功为“神舟”十号配套。这是中国碳纤维产业发展的标志性成果之一。

  专家称,“以塑代钢”是21世纪的必然趋势,推进汽车、飞行器等产品的轻量化以降低油耗、应对资源和环境的严峻挑战,已经成为工业发展的重要主题。

  中机(系)信息技术研究院产业规划所研究员毋剑波认为碳纤维行业无疑是一块很大的蛋糕,但目前我国能从中分得的却很少,大部分依赖进口。我国碳纤维的生产和使用尚处于起步阶段,主要是小丝束,品质接近或达到T300水平,且不稳定,与国外先进水平尚有差距,导致应用受限,市场规模狭小。

  现在国家提出大力发展自主碳纤维产业,鼓励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提高碳纤维自给率,专家认为,随着我国核心技术的突破以及政策的支持,未来国产碳纤维将逐步替代进口产品,国产碳纤维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然而,由于历史欠账太多,我国碳纤维生产技术和装备水平整体落后局面并没有得到根本改观,还无法完全满足国防军工和航空航天等高端领域的全部需要。

  专家称,随着世界范围内碳纤维产品用量的增长,特别是随着大丝束碳纤维的大规模生产,其价格将不断降低,民用工业应用将显著加速。然而,与这一趋势不同,尽管我国碳纤维在工业应用中不断涌现新成果,但国内最大应用领域是体育和休闲娱乐用品。据毋剑波介绍,当前世界发达国家的碳纤维在航空航天、工业应用、体育休闲应用占比分别为22%、61%、17%,而我国应用比例为4%、31%、65%.

  “消费主要集中在低端领域,原因在于这些领域对碳纤维的性能要求不高,不需要长时间的材料认证和成品实验,进入比较容易。”专家表示,造成我国碳纤维产业难以走向高端的根本原因,在于研发力量分散,不能形成合力;关键装备受制于人;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等等。因此,“要真正分享碳纤维产业这块大‘蛋糕',应该着力加强产学研用结合,以企业为主体,联合高校和科研院所共同进行研发、创新,加强产业链开发。”中国工程院院士蒋士成如是说。

  碳纤维在工业领域的应用是未来发展的主流方向。据预计,到2020年我国碳纤维需求量将达到2.2万吨。其中,工业领域的需求将提高至75%.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战略咨询委员会副主任李克健表示,随着我国由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转变,航空航天、汽车和风力发电等领域的技术水平和规模会大幅度提升,碳纤维等新型复合材料的应用领域和消费量也将随之增长。

  “十二五”期间,《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关于加快推进碳纤维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等相继发布,我国碳纤维行业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发展机遇。

  工信部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国家正研究风险补偿和专项贷款等扶持政策,力挺国内碳纤维企业快速成长。一系列产业扶持政策的推出,必将进一步推进我国碳纤维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打开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

 

责任编辑:郭静

中国腐蚀与防护网官方QQ群:140808414
《中国腐蚀与防护网电子月刊》征订启事
投稿联系:郭静 电话:010-82387968-802
QQ: 815397784 邮箱:guojing73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