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申请!13项重点实验室基金开放课题申请指南
2025-07-14 13:57:32 作者:本网发布 来源:科研大匠 分享至:

 

开放课题申请指南汇总

来信投稿:海上风力发电装备与风能高效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2025年开放课题申报指南


截止日期:7月20日 

一、海上风力发电装备与风能高效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简介

海上风力发电装备与风能高效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为当前我国风电领域唯一获准建设的全国重点实验室实验室依托湖南兴蓝风电有限公司、湘潭电机股份有限公司和湖南大学,在能源技术革命和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历史机遇期,围绕风力发电“海洋化、规模化、数智化”带来的技术变革,致力于打破国外对我国风电装备领域理论、设计、制造、试验、运行等“卡脖子”禁锢,破解高端风电技术装备对外依存度高的瓶颈,打造我国高端海上大功率风电装备与风能高效利用技术策源地和高水平人才聚集地。

为充分发挥全国重点实验室科研平台的作用,促进科研合作和学术交流,实验室按照“开放、联合、流动、竞争”的运行机制,根据《海上风力发电装备与风能高效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管理办法》设立开放课题,以促进相关学科的相互交叉和集成。热忱欢迎和邀请相关领域的国内外科研人员与实验室人员进行合作研究,共同推动我国海上风力发电装备与风能高效利用领域的科学与技术的发展。现发布2025年开放研究课题申请指南如下:

二、申请人资格

开放课题面向国内外相关研究领域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等非本全重实验室依托单位研究人员。申请人原则上应具有博士学位或高级及以上技术职称,特殊情况须由实验室主任审定。

三、开放课题重点资助研究方向

1.大功率海上风电机组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

(1)大功率海上风电机组全过程能量传递协同作用理论;

(2)大型海上风电机组系统集成及高可靠设计制造技术;

(3)大型海上风电机组关键材料及核心部件技术;

(4)大型风电机组关键参数的新型测量技术;

(5)大型风电机组仿真设计与试验验证技术。

2.智能化风电场集群关键技术研究

(1)大规模风电场集群多域协同的梯次演进理论与设计方法;

(2)风电机群虚拟现实与数字孪生技术;

(3)风电机群全寿命周期健康预测与智能管理技术;

(4)风电机群服役效能评估与调控关键技术。

3.风能高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

(1)新型风能高效能量转换理论与装备;

(2)基于海上风力发电的多能源高效融合技术;

(3)面向新型电力系统的风电机组友好并/组网关键技术;

(4)复杂/灾害环境下风电机组适应性技术。

四、申请要求和程序

1.项目执行期和资助金额

2025年设立开放课题15项,执行期原则上不超过2年,资助金额不高于20万元/项

2.申请程序

(1)开放课题实行申请人和本室合作人共同负责制。为了保障开放课题顺利执行,每项开放课题至少有一名实验室固定研究人员作为课题合作人;

(2)申请人根据申请指南中的研究内容,自行选择课题,在申请截止时间(2025年7月20日)之前填写并提交《2025年度海上风力发电装备与风能高效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申请书》(附件1)及电子版;

(3)申请书先由全重实验室综合管理部进行初审,符合申请要求的课题由全重实验室组织专家进行会议评审。根据评审结果,经由全重实验室主任批准课题资助决定,全重实验室综合管理部及时向申请人及其所在单位发布立项通知。

四、项目管理和验收要求

(1)课题负责人及主要研究人员应按照开放课题任务书组织开展研究,每半年向全重实验室提交项目工作简报,并及时提交相关成果。如发现原研究计划执行不力或不能实现时,全重实验室有权调整、暂停或撤销资助;

(2)开放课题所产生的研究成果由全重实验室与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共享;

(3)与开放课题相关的论文、专著、专利、软件、图纸等成果,均应注明“海上风力发电装备与风能高效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项目”和课题编号,未按要求标注的成果,检查、验收均时不予承认。课题组成员发表论文、专利与软件著作权等应按照开放课题协议要求对作者单位进行标注;

(4)在项目结题后,可择优遴选一部分绩效评价为“优秀”的项目,给予滚动支持

五、联系方式

附件下载及实验室网址链接:https://yldlcdyxxfdjs.hnu.edu.cn/lxwm/kfkt.htm

联系人:吕铭晟、肖华林、张大功

邮编:411102

电话:0731-88822461

电子邮箱:HFSKL@qq.comxiaohualin@hewp.com.cnzdg@xemc.com.cn


半导体显示材料与芯片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申请指南(2025)


截止日期:无 

依托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组建的半导体显示材料与芯片重点实验室2024年获批成立,聚焦半导体显示材料缺陷密度高、芯片能效低等基础科学问题,开展关键材料、核心器件与集成芯片的创新研究,突破高质量材料生长与高性能芯片制备的关键技术,集聚一批由战略科学家、青年学术带头人等组成的科技创新队伍,目标产出一批原创性科技成果,推动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着力建设成半导体显示材料与芯片领域创新高地。

重点实验室秉持“开放、联合、流动、竞争”的运行机制,鼓励相关学科的相互结合与促进,设立开放课题,热忱欢迎和邀请半导体显示材料与芯片领域的国内外优秀科研人员、科研团队与实验室开展合作研究。

一、资助领域

1、高质量半导体光电材料

GaN基和GaAs基III-V族化合物半导体材料外延生长与测试表征

2、高能效红绿蓝微纳光电器件

GaN基和GaAs基化合物半导体微纳光电器件(红绿蓝高效Micro-LED、半导体边发射与面发射激光器、超辐射发光二极管等)制备,器件低热阻封装与测试表征,器件性能退化与失效机制分析等

3、半导体显示多维度调制器件

数字微镜器件DMD、MEMS微振镜、超表面光场调控、微纳光栅、光波导、驱动调制器件

4、高性能半导体显示集成芯片

激光显示、XR微显示、全息显示、透明/柔性显示等新型显示驱动芯片及其集成微系统

二、申请人条件

申请人须为本单位(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以外的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的科研人员,具有承担基础研究课题或从事基础研究经历,具备相关课题组织实施能力,已取得突出的学术成果。申请人若具有副高级及以上职称,可直接申报,无需专家推荐。

三、资助类别和计划

1、开放课题(前沿探索类)

资助周期一般为1年,资助经费为3-6万元,计划资助4-6项。

研究内容符合重点实验室主要研究 方向,具有一定的原创性、前瞻性、颠覆性。在电子信息、材料、物理或相关交叉学科领域,探索凝练关键科学或技术问题。鼓励青年科研人员积极申报。

2、开放课题(重点支持类)

资助周期一般为2年,资助经费为8-10万元,计划资助1-2项。

研究内容符合重点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鼓励申请人联合本重点实验室科研人员开展研究,通过实质性合作与交流,联合攻关关键科学或技术问题。该类课题资助所发表的论文须将本重点实验室作为第一或第二署名单位。

四、申请流程

1、申请人填写附件的开放课题申请书,并将电子版发送到邮箱xren2011@sinano.ac.cn;文件命名均为:课题类别(前沿/重点)-课题名称-姓名-单位-日期;

2、初审通过后,申请人须经所在单位盖章,向本重点实验室提交PDF盖章版开放课题申请书;

3、重点实验室内专家、学术委员会专家复审,并建议资助金额;

4、重点实验室主任依据专家评审意见,给予立项;

5、立项后,课题负责人应每半年提交工作小结,年终提交年度执行情况报告,课题完成后应提交研究结题报告(包括工作总结、学术论文和成果)。

五、经费管理

课题经费严格按照预算执行,立项经费原则上不外拨,仅限于在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所进行财务报销及结算,经费使用须符合国家专项经费管理制度和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所项目经费管理相关制度。

六、研究成果

通过承担开放课题产生的各类知识产权,原则上应归属于本实验室与申请人依托单位共有。开放课题产生的成果在对外发表论文、学术交流时,在作者单位栏(除研究人员所在单位外)须署名“半导体显示材料与芯片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Key Laboratory of Semiconductor Display Materials and Chips,Suzhou Institute of Nano-Tech and Nano-Bionics,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Suzhou 215123,P. R. China.)”,并标注“半导体显示材料与芯片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资助项目(课题编号),supported by the open research fund of Key Laboratory of Semiconductor Display Materials and Chips,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No: ××××)”;其相关成果鉴定和报奖由双方共同办理。

附件:

半导体显示材料与芯片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申请书(2025版)

截止日期:2025年7月20日

联 系 人:任昕

联系电话:0512-62872758


先进造纸与纸基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2025年度开放基金申请指南


截止日期:7月25日 

为贯彻落实全国重点实验室“开放、流动、合作、竞争”的方针,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先进造纸与纸基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设立2025年度开放基金课题,鼓励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相关企业的研究人员与实验室建立联系,利用实验室仪器设备平台,开展与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相关的创新研究与交叉学科研究。现将本年度的申请指南公布如下:

一、申请条件

本实验室固定人员之外的国内外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产业部门和其它单位的科技工作者,若无在研的开放课题,均可提出申请。原则上开放课题主要支持与本实验室固定人员开展科研合作的科研人员。

二、资助领域

开放基金主要资助与实验室研究方向相关的研究项目,研究主题范围如下:

1、菌草、竹材、棕榈等特色植物细胞壁超微精细结构分析

2、植物生物质定向转化为HMF等平台分子技术

3、生物质新溶剂体系构建及溶剂回收

4、高品质竹浆的清洁制浆技术

5、高性能纤维悬浮液流体力学

6、造纸单元过程碳排放衡算与优化策略

7、超低阻抗电池隔膜纸的开发与应用

8、适用于纸基材或功能性纤维的防伪材料开发与应用

9、半导体产业用纸基材料的开发与应用

10、中国古纸纤维材料及制备技术研究

11、真空沉积工艺在特种纸基功能材料制备中的应用研究

12、纸张表面光学结构连续加工工艺研究

13、适用于低速纸机机内涂布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14、纸张喷墨打印性能的机理分析及评价标准

15、特种纸湿部助剂的开发与应用

三、申请和审批程序

1、申请者根据实验室上述研究主题范围自由选题,按照《实验室开放基金管理办法》的规定,填写《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申请书》(见附件),并把电子版(word版本)发至ppeskl@scut.edu.cn,纸质版(经申请者所在单位同意并盖章)一式一份邮寄至实验室。

2、开放基金申请截止时间为2025年7月25日。逾期不再受理。

3、本年度开放基金课题的资助强度视研究内容而定,一般资助强度3-5万元/项。研究期限一般为2年,本年度拟资助8-12项。

4、开放基金由实验室学术委员会组织评审,择优确定资助项目和金额。

5、研究课题获批后,实验室将开放课题批准通知书下达给申请者。

6、申请者在获得资助后,需结合研究方向与本实验室科研团队开展合作研究,需在申请书中确定实验室的合作对象。

四、成果要求

1、开放基金资助课题所发表的论文及所取得的成果,归本实验室和研究者所在单位共有。

2、开放基金资助课题所取得的科研成果,在发表论文或著作时应标注“先进造纸与纸基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课题资助,项目编号:###”,英文:“The work was supported by National Key Laboratory of Advanced Papermaking and Paper-based Materials, No.###”。

五、联系方式

联系人:张晓灵

联系电话:(020)87113940转8039

邮箱:ppeskl@scut.edu.cn

联系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路381号华南理工大学造纸D楼302室

邮政编码:510641

先进造纸与纸基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

2025年6月25日


浙江大学区块链与数据安全全国重点实验室2025年开放课题申请指南


 截止日期:8月1日 

浙江大学区块链与数据安全全国重点实验室面向维护国家数据安全、促进数据受控高效流通使用的重大需求,聚焦区块链与数据安全国际科技前沿,以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打造具有世界一流的战略科技力量为己任,围绕产学研一体融合,开展系统性、创新性科技攻关。实验室坚持“求是、创新、交流、开放”,诚挚邀请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申请开放课题资助。

开放课题分为重点课题和一般课题两类,重点课题的资助额度为10万元,一般课题的资助额度为4万元,研究周期一般为1到2年。实验室将根据申请情况均衡各方向资助项目数量。

国内外高等院校、研究院等具有博士学位或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在职研究人员均可提出申请。申请人必须为开放基金项目的实际负责人,且只能申请1项实验室开放课题。欢迎并鼓励多个团队就某一方向联合申请。

校外人员申请的开放课题采用双负责人制,在提交申请书之前,请联系一名实验室固定成员作为课题校内负责人,且申请人在资助期内须来实验室、与课题校内负责人共同开展一定时间的合作访问研究(差旅费用由开放课题经费承担)。受实验室开放课题资助的发表成果(包括论文、申请专利或报奖等),作者单位必须将“浙江大学区块链与数据安全全国重点实验室”(英文为“The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Blockchain and Data Security,Zhejiang University”)作为署名单位,并在致谢里写“This work was supported by the Open Research Fund of The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Blockchain and Data Security,Zhejiang University”。开放课题的管理及验收要求,可查阅《浙江大学区块链与数据安全全国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管理办法》。

2025年实验室开放课题拟资助的研究方向(但不限于):

1、数据智能技术(面向结构化数据、图数据、流数据、多模态数据等)

2、区块链技术(体系架构、智能合约、安全与监管、数字资产监测、与其他技术融合等)

3、可信数据空间、隐私计算技术

4、人工智能安全技术(安全基础大模型训练、大模型安全、大模型水印、深度伪造与检测、智能体安全、大模型轻量化与推理加速等)

5、智能设备安全技术(手机、智能车、具身智能等)

所申请的开放课题将本着“公平竞争、科学评审、择优支持”的原则,经专家评审、学术委员会审批通过后确定立项课题。请申请者认真填写《浙江大学区块链与数据安全全国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申请书》,于2025年8月1日(周五)前将申请书与相关证明材料电子版发送给联系人邮箱(联系人:宋小雨,sklbds@zju.edu.cn),并抄送给已沟通好共同合作的课题校内负责人。申请阶段只需课题负责人签字,无需加盖公章。课题批准立项后另行通知纸质版加盖公章与邮寄事宜。


国家精密重力测量科学中心2025年度开放课题


截止日期:8月10日 

国家精密重力测量科学中心2025年度开放课题重点资助与中心研究方向相关、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和广泛应用前景的基础理论和应用基础研究项目,支持相关领域的前沿科技研究,热忱欢迎和邀请相关领域的国内外学者、科研人员申请年度开放课题。

一、开放课题类型与支持强度

课题类型:重点项目、一般项目、培育项目(35岁以下含35岁)。

支持强度:重点项目不超过50万元,一般与培育项目不超过20万元。

支持年限:重点项目1-3年,一般和培育项目1-2年。

二、开放课题申请基本要求

2025年度开放课题申请要求详见附件1。

三、开放课题指南

2025年度开放课题指南详见附件2。

四、申请与项目遴选计划

本年度开放课题于公告发布之日起接受申请,截止日期为2025年8月10日;项目评选公布完成时间为2025年9月30日前。

五、联系方式

联系人:魏鹏帅

联系电话:027-87543880

电子邮箱:pgmf@hust.edu.cn

邮寄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037号

邮政编码:430074

网址:http://ggg.hust.edu.cn


数据安全防护与智能治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25年度开放课题申请指南


截止日期:7月25日 

本着“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建设方针,数据安全防护与智能治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面向全国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其它相关单位设立开放课题基金,支持数据安全与治理及相关交叉领域的基础性和前沿性研究,欢迎并鼓励多个团队就某一方向联合申请。

本年度实验室开放课题指南如下(申请人可以对申请方向的部分研究内容开展研究):

1.数据安全基础理论研究

研究面向密码学的数据安全防护方法及面向特定目标的安全协议设计及应用;研究面向数据隐私保护的优化技术及在大规模数据中的应用;研究面向数据全生命周期活动的分类分级和防护方法;研究数据资产表征体系和分布式数据关联协作基础理论;研究区块链、大模型等前沿技术赋能的数据安全共享模型及应用;研究云计算、无人系统、智能体、卫星网络中的数据安全共享理论及技术。

2.数据平台安全体系研究

研究面向容器、微服务的安全启动和动态度量技术;研究适用于x86/ARM等硬件平台的可信解决方案;研究可信计算双体系架构在自主CPU平台上的实现关键技术;研究面向复杂应用场景的安全可信的数据安全体系;研究数算分离场景下的数据安全防护体系。

注:本方向只设立重点项目,获资助项目可选择使用实验室与国内知名企业联合研究的平台等基础软、硬件条件。

3.数据安全事件检测与溯源研究

研究面向网络流、访问接口的数据泄漏检测技术;研究新型多源数据融合的数据安全事件检测及溯源技术;研究面向特定应用系统的漏洞分析与挖掘技术和数据安全监管技术;研究AI驱动下的数据安全威胁主动识别与协同防御理论及技术。

4.数据智能治理理论与技术研究

研究面向社交网络的有害内容识别、立场检测、自媒体茧房等关键技术及治理机制;研究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检测与治理技术;研究数据安全法律知识图谱自动构建技术;研究大模型应用的数据安全风险、伦理和治理策略。

5.新兴技术自身安全问题研究

研究数据应用场景中的无人系统、智能体、多模态生成模型等新兴技术自身面临的数据安全问题,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投毒攻击检测及防御、大模型公平性和偏见消除方法、大模型隐私泄露检测及风险评估等。

开放课题分为重点课题和一般课题两类,重点课题的资助额度为5万元,一般课题的资助额度为2万元,研究周期一般为2年。实验室将均衡各方向资助项目数量,请申请者酌情选择课题申报方向。

申请人应具备博士学位或者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无在研的实验室开放课题。欢迎并鼓励多个团队就某一方向联合申请。

校外人员申请的开放课题采用双负责人制,在提交申请书之前,请联系一名实验室固定成员作为课题校内负责人,且申请人在资助期内须来实验室、与课题校内负责人共同开展一定时间的合作访问研究(差旅费用由开放课题经费承担)。开放课题的管理及验收要求,可查阅《数据安全防护与智能治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管理办法》(2024年试行)。

申请受理的截止日期为2025年7月25日。申请人必须按规定的格式填写《数据安全防护与智能治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申请书》(附件1),于截止日期之前,将申请书电子版及已有成果证明材料作为附件发送至datasglab@scu.edu.cn,注名对应指南方向序号,且抄送给已沟通好的校内负责人,方为有效申请。

联系人及电话:兰老师、杨老师 028-85991558, 028-85418825

通讯地址:成都市双流区川大路四川大学(江安校区)东园多学科交叉研究创新大楼数据安全防护与智能治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邮编610207


多资源协同陆相页岩油绿色开采全国重点实验室2025年度开放课题申请指南


截止日期:7月20日 

为推动陆相页岩油领域高水平科学研究和技术攻关,促进学术交流,培养本领域高层次科技人才,2025年多资源协同陆相页岩油绿色开采全国重点实验室围绕五大重点任务面向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相关企业等设立8项开放课题,接受并鼓励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人员开展前沿性、颠覆性探索研究。现在将2025年开放课题指南公布如下:

一、实验室简介

多资源协同陆相页岩油绿色开采全国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全重实验室”)于2023年3月获批建设,第一依托单位为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共建依托单位为东北石油大学、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

全重实验室坚持“四个面向”,围绕国家石油战略安全和“双碳”目标重大需求,聚焦非常规油气开发科技前沿,突出多资源协同陆相页岩油绿色开采,建立陆相页岩生油-产油-改质油理论体系,创新页岩油与多资源融合CCUS特色技术,培养一批国际顶尖人才,构建“政融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平台,引领陆相页岩油革命,打造陆相页岩油原创技术策源地和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二、开放课题设立情况

1.课题名称:大型湖盆泥纹型页岩储层沉积动力过程模拟

研究内容:泥纹型页岩储层特征及形成条件;主控因素对沉积控制分析;模拟实验及过程监测及机制验证。

2.课题名称:川东北凉高山组页岩油赋存特征与微观机理研究

研究内容:页岩与砂岩原油赋存特征对比研究;页岩油赋存主控因素研究;页岩油微观赋存机理研究。

3.课题名称:页岩润湿性反转及渗吸强化机制研究

研究内容:提采介质与页岩的相互作用机制研究,揭示润湿性反转的关键控制因素;微纳尺度渗吸提采机理的可视化表征。

4.课题名称:以页岩油为基液的提高采收率乳化体系研发

研究内容:油包水提采乳化体系研发;油包水提采乳化体系携砂性能评价;油包水提采乳化体系破乳性能评价。

5.课题名称:古龙页岩油多尺度渗流驱动力量化评价方法研究

研究内容:基于生产动态数据的相渗曲线求取;不同开发阶段多尺度渗流驱动力量化评价方法;多尺度储渗空间渗流模式。

6.课题名称:碳捕集吸收剂吸收和解析反应热测定

研究内容:精确测量不同类型碳捕集吸收剂在特定条件下吸收二氧化碳时的反应热;精确测量不同类型碳捕集吸收剂在特定条件下解析二氧化碳时的反应热。

7.课题名称:新型超分子VES复合体系的构建与性能研究

研究内容:新型超分子VES复合体系的设计与构建;新型超分子聚集单元的构效关系研究;新型超分子复合体系的性能评价与优化。

8.课题名称:极端环境微生物适应性演化与动态调控模型构建

研究内容:基于高温高盐储层环境,自适应进化筛选高适应性菌株;结合群体感应信号分子检测与代谢物交换分析,揭示菌群代谢分工机制;构建微生物群落与功能动态预测模型。

三、申请注意事项

1.申请者根据全重实验室发布的8项开放课题指南进行选题。每位申请者最多申报1项开放课题,申报名称应与本指南课题名称严格一致,研究内容参考本指南,可适当调整。开放课题资助经费为20万元/项,拟资助课题8项。课题研究周期原则上为18个月(以签订合同为准)。

资助项目申请人需具备以下条件:

(1)申请人所在单位不属于全重实验室依托单位;

(2)具有承担基础研究课题或从事基础研究的经历;

(3)原则上应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或博士学位;

(4)中级专业技术人员需要2名本领域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推荐。

2.下列人员不得作为开放课题负责人提出申请,但可以作为成员参与研究:

(1)已离退休科研人员;

(2)申请单位兼职科研人员;

(3)在读研究生及在站博士后。

3.项目完成后需提交工作报告、研究报告,并通过全重实验室验收。结题时,应提交知识产权成果,并与申请书保持一致。

4.受本课题资助完成的研究成果,归全重实验室所有。其中,专著、论文等应标注“多资源协同陆相页岩油绿色开采全国重点实验室”(State Key Laboratory of Continential Shale Oil)并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软件、专利申请、标准制修订等将全重实验室第一依托单位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作为第一完成单位。

5.本次公布的开放课题申请书(见附件)受理日期截止到2025年7月20日17:00,逾期将不予受理。申请书采用A4双面黑白打印,可自行加页。一式四份(至少一份为原件),由申请人所在单位审查签署盖章后,在申报截止日期内,投送到全重实验室管理办公室,同时发送电子版,电子版及邮件命名方式:课题编号-课题名称-申请人-所在单位。

6.申请材料提交后,全重实验室将通知会议答辩,最终按评审打分结果予以立项。

7.联系方式:

王立哲  0459-5963738  13199070951

wanglizhe@cnpc.com.cn

朱慧峰  0459-5508030  13945970564

zhuhuifeng@petrochina.com.cn

8、邮寄信息:

黑龙江省大庆市让胡路区大庆油田页岩油研究院

邮  编:163000

收件人:张文婧  13796999729

多资源协同陆相页岩油绿色开采全国重点实验室

2025年6月25日



 

 

材料循环低碳再生全国重点实验室2025年度开放基金申请指南

截止日期:8月8日 

材料循环低碳再生全国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依托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北京京能科技有限公司建设,主要围绕材料全生命周期工程理论和高质化循环低碳再生新原理开展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为鼓励材料循环领域前沿、共性及交叉学科基础的研究发展,营造实验室创新、求实、开放、交流的学术氛围,设立材料循环低碳再生全国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以下简称“开放基金”)。现发布实验室 2025 年度开放基金申请指南,诚邀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人员积极申请。

一 、资助的主要研究方向和额度

开放基金聚焦实验室建设目标,围绕重点任务,主要资助材料生命周期综合表征理论与方法、材料构效关系演变、制造流程多维生态设计、资源循环材料及流程低碳、城市保障型产业零碳关键材料技术等。2025 年度原则上拟资助开放基金 15 项,每项资助金额 20 万元人民币左右

申请者可以根据本指南自主拟定申请课题题目,开展创新性的科学研究。实验室拟资助的主要研究方向如下:

1.都市圈材料流多维评价与生命周期工程

(1)材料生命周期性能-资源-环境综合表征方法

(2)制造流程跨尺度多维度生态设计技术及理论

(3)材料循环条件下材料构效关系演变规律基础研究

2.城市资源循环材料及流程低碳

(1)稀缺稀贵金属短流程高性能材料循环基础

(2)危废品环境特征转化迁移规律及材料流程协同机理

(3)基于废料资源化的大宗基础材料流程节能减污降碳多维协同技术原理

3.城市保障型产业零碳关键材料技术

(1)城市保障型产业流程可再生能源利用基础

(2)城市保障型产业碳捕集与转化关键材料

(3)超大城市运维能源重构关键材料与技术基础

4.材料循环低碳再生相关标准体系建设

二 、申请条件与审批流程

1.申请人应当充分了解国内外相关研究领域发展现状与动态;申请的课题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研究价值,理论依据充分,学术思想新颖,研究目标明确,研究内容具体,研究方案可行。申请人必须是开放基金的实际负责人,一般应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或已获得博士学位,并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从事所申请课题的研究。

2.一个申请人同一年度申报的课题数限制 1 项(包括主持和参加),正在承担本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且尚未结题验收的申请人,不得作为主持人申请 2025 年度开放基金。

3.国内外相关研究领域的高校、科研机构、产业部门或其它单位的研究人员均可申请,须与本实验室学术团队有实质性合作,参与人须有本重点实验室科研骨干。

4.申请人须认真填写《材料循环低碳再生全国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课题申请书》,一式四份邮寄至本实验室(邮寄地址详见下文联系方式),同时将与纸质申报书完全一致的电子版材料打包后以“XX 单位+姓名+研究方向序号+开放基金申请”命名发送到 clxhqz@bjut.edu.cn,难以电子化的附件材料随纸质申请书一并报送。

5.《开放基金课题申请书》经申请人所在单位审核、单位领导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后方可报送。

6.开放基金的执行期一般为 1-2 年,开始时间从签署任务书之日算起。开放基金申请截止日为 2025 年 8 月 8 日(邮寄申请书以寄出日为准),逾期不予受理。

7.申请书形式审查合格后,由实验室学术委员会或相关学科领域专家组成的专家组以会议或书面通讯评议方式对开放基金进行评审,择优批准立项。

8.无论申请评审通过与否,所有材料均不予以退还,请申请者自己留存好申请原件。

三、 课题管理与经费拨付

开放基金的管理按照《材料循环低碳再生全国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课题管理办法》执行。

经费拨款方式:签署任务书后拨付经费总额的 60%,根据中期进展报告及其提交标注我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的正式发表的论文电子版或有接收论文的证明,再酌情拨付剩余的经费。

四、课题结题与验收

1.材料循环低碳再生全国重点实验室资助的开放基金结题时需提供任务书中考核指标所承诺的成果,包括但不限于:(1)SCI 检索论文;(2)申请或授权的发明专利、或联合鉴定项目、或联合申报成功国家级项目等。

2.开放基金结束,负责人须向实验室提交:(1)工作总结及研究报告;(2)发表学术论文复印件,著作;(3)专利与获奖成果证书复印件;(4)研究工作中的原始技术档案、数据记录、图纸、底片和其它资料,以及目录清单;(5)用开放基金购置、加工和研制的仪器和装置说明书复印件等。由实验室统一归档或管理。

五、 知识产权

材料循环低碳再生全国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课题所取得的成果,归实验室和研究者所在单位共有,按贡献大小决定排名次序。外籍客座人员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成果鉴定和报奖由双方共同办理。成果转让的获利,由双方共享,比例另行协商,未经双方同意,不得向第三方转让。申请专利按专利法及有关规定办理。

材料循环低碳再生全国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课题所发表的论文、论著、研究报告、资料、鉴定证书以及申报成果时,应署名“材料循环低碳再生全国重点实验室”(State Key Laboratory of Materials Low-Carbon Recycling),并标注“材料循环低碳再生全国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编号 XXXX)”。

六 、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平乐园 100 号北京工业大学

邮政编码:100124

联 系 人: 翟跃、王亚丽

联系电话:010-67392996、010-67396085

E-mail:clxhqz@bjut.edu.cn

七 、附录

1.开放基金课题申请书(模板)

2025 年度材料循环低碳再生全国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课题申请书模板.docx

2.材料循环低碳再生全国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课题管理办法

材料循环低碳再生全国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课题管理办法.pdf

材料循环低碳再生全国重点实验室

2025 年 7 月

2025年汽车标准化公益性开放课题申请指南发布

截止日期:7月20日 

各有关单位:

为深入贯彻《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深化汽车标准化改革创新,提升汽车标准质量效益,鼓励企业、研究机构、高等院校等积极参与汽车标准化研究,充分利用行业先进技术资源、专家资源,共同开展汽车标准化工作,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汽标委)联合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汽车)(以下简称创新基地)于2025年继续设立汽车标准化公益性开放课题(以下简称公益课题),为汽车标准体系规划建设、重要标准研究制定提供技术支撑。具体如下:

一、资助课题

2025年拟重点支持以下方向课题研究,相关研究目标及考核指标详见附件1:

1.汽车标准化效益评价指南研究;

2.汽车企业的国际标准化参与路径研究;

3.基于DeepSeek的汽车标准大语言模型系统优化;

4.汽车型式认证与飞行器适航审定在飞行汽车产品取证过程中的融合探索;

5.汽车零重力座姿乘员伤害保护及测评方法研究;

6.智能网联汽车驾驶自动化系统安全漏洞挖掘、分析及测试技术研究;

7.智能网联汽车多模态融合定位技术及标准化研究;

8.报废汽车再生塑料闭环应用全链条追溯及验证方法研究;

9.动力锂离子电池生产数字碳系统与碳排放管理标准化研究;

10.电动汽车车辆充电服务平台规范及信息交换方案研究。

二、申请条件

1.公益性开放课题申请面向全行业公开,相关整车及零部件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均可根据指南提出申请。

2.申请单位应在相关研究领域具备研究基础和相应的科研设施、人员。申请人应为课题的实际负责人,具有高级技术职称或博士学位;不具有高级技术职称或博士学位的申请人,须提供两名具有高级技术职称同行专家的推荐意见。

三、申请条件

1.申请人根据指南要求填写课题申报书(见附件2),无特殊情况研究周期不超过1年。

2.提交申报书纸质版2份(A4纸打印、左侧装订、经所在单位批准同意并加盖公章)及电子版(word格式)至邮箱pangzihui@catarc.ac.cn

3.汽标委联合创新基地组织相关专家针对申报材料进行评审,确定最终项目承担单位。

4.经评审确定的项目承担单位将与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签订合同。

四、课题实施及验收

1.课题组应认真履行职责,完成课题研究内容和目标,同时做好阶段性总结、研究报告编写、成果汇总、财务结算等工作。

2.课题组应按照计划提交课题中期检查报告,梳理项目实施进展和研究成果,由汽标委联合创新基地组织专家进行评审,课题组按评审意见进行整改。

3.课题研究任务完成后,课题负责人提交课题验收材料,汽标委联合创新基地组织课题验收评审和结题工作。

4.若课题无法按计划完成,课题负责人应提前1个月提出延期申请报告;若课题终止研究,出资方有权停止经费资助。

五、课题资金及用途

1.课题资金由汽标委秘书处单位和创新基地承担单位中国 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提供。每项课题资助经费为5万元。课题承担单位应结合研究项目内容,提供必要的配套经费支持。

2.签订合同后,在承担单位提供由地方科技局出具的技术合同认定证书后15个工作日内,出资方拨付课题总经费的50%,课题结题验收合格后,再拨付余款。出资方支付每笔款项之前,承担单位需先开具相应金额的增值税专用发票。

3.课题资金仅用于公益性开放课题的研究。为鼓励科研人员开展研究,课题总经费的30%可作为课题科研人员劳务费进行发放。

六、成果归属

1.公益性开放课题研究成果归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所有,申请者所在单位享有使用权。

2.公益性开放课题所发表的论文、研究报告、鉴定证书、申报奖项等所有成果应标注“汽车标准化公益性开放课题资助”(英文:Supported by Public Open Project of Automobile Standardization)和项目编号。

七、申报时间及联系人

请于2025年7月20日前提交电子版申请材料,2025年7月25日前邮寄盖章纸质版材料,逾期不再受理。

联系人:魏墨晗

电话:022-84379863

手机:17526895190

邮箱:weimohan@catarc.ac.cn

联系人:庞子卉

电话:022-84371202

手机:17302207807

邮箱:pangzihui@catarc.ac.cn

通信地址:天津市东丽区先锋东路68号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标准化研究院

邮编:300300

附件:1.汽标委2025年公益性开放课题申请列表

2.汽标委公益性开放课题申请书(模板)

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汽车)(筹)

2025年7月4日

植被结构功能与建造全国重点实验室2025年度开放课题申报指南

 截止日期:7月30日 

植被结构功能与建造全国重点实验室(简称“植被全重”)由云南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联合共建。实验室围绕植被科学前沿和关键技术难题开展攻关,致力于突破重大理论和关键技术瓶颈,引领世界植被科技发展,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成植被领域创新人才高地,为国家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提供科技支撑。

依据植被全重的目标定位和重点研究方向,现发布2025年实验室开放课题指南如下:

一、 资助方向

1.‌我国重要植被的分布、组成及影响因素;植被志研编;植被监测技术等。

2.‌植被结构和功能及其形成过程;植被动态及其驱动机制;植被构建及维持机理等。

3.‌微生物群落与群落构建关系;微生物-植物互作与植被演替;土壤微生物与植被恢复;植物-微生物互作对生态系统功能及全球变化的响应等。

4.‌自然植被保护技术及模式;退化植被修复及人工植被建造技术与应用;林下种植技术创新及应用;重大生态工程评估等。

5.‌其他与植被科学与技术密切相关的重要方向。

二、 申请条件

1.申请人资格:具有博士学位或副高级及以上职称的科研人员,优先支持中青年科研人员申报;每位申请人限报1项,已承担云南大学开放课题未结题者不得申报。

2.合作要求:申请人需与本实验室至少1名固定研究人员联合申报;鼓励高校、企业或国际团队跨单位合作。

三、 资助方式

1.资助额度:本年度设置10-15项,金额15-30万元

2.研究周期:1-2年(自2025年8月1日起)

3.项目滚动:根据课题成果,择优给予滚动资助。

4.访问交流:合同执行期间,欢迎申请人来实验室访问交流相关科研工作。

四、 成果管理

基于开放课题支持完成的研究成果(论文、专利、获奖等)须标注“云南大学植被结构功能与建造全国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课题号:#XXX)资助”(This work is supported by Research Fund of the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Vegetation Structure, Function and Construction(VegLab),# XXX)。

五、 经费使用

开放课题经费严格按国家有关规定和《植被结构功能与建造全国重点实验室专项经费管理办法》使用。

六、 申请流程

申请者需填写《植被结构功能与建造全国重点实验室2025年度开放课题申请书》申请书一份,所在单位盖章后寄到本实验室,同时提交电子版到指定邮箱。截止日期:2025年7月30日,过期不予受理。经重点实验室评审,实验室主任批准后立项,并通知申请人。

七、 联系方式

联系人:18060953360(杨老师)、18313776412(王老师)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大学呈贡校区植被结构功能与建造全国重点实验室

邮编:650500

E-mail: veglab@ynu.edu.cn

植被结构功能与建造全国重点实验室

2025.07.01


先进结构材料力学行为与服役安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2025年度开放课题

截止日期:8月15日 

原“应用力学与结构安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2014年建立)于2024年进行了优化重整工作,经四川省科技厅评审和批复(川科实[2025] 6号),进入新的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序列,更名为“先进材料力学行为与服役安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以下称本重点实验室)。

本重点实验室依托西南交通大学(力学与航空航天学院)建立,设立“先进材料变形与强度理论、工程结构安全评定、先进材料与结构的一体化设计与优化”三个主要研究方向。为充分发挥本重点实验室平台的科技创新作用,促进合作研究和创新发展,本重点实验室开展2025年度开放课题申请活动,本着“开放、竞争、合作”的运行机制,资助国内外高水平研究团队和专家学者来重点实验室开展科学研究,进行科研合作与学术交流。

一、申请人条件

(1)申请人应是西南交通大学校外从事与先进结构材料力学行为与服役安全有关的国内外高水平研究团队和专家学者,省重固定人员、客座人员、流动人员、学术委员会委员原则上不能申报本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

(2)申请者应具有副高级及以上职称,优先资助45岁以下的中青年科研人员申报;

(3)并有至少一位本重点实验室固定研究人员参与合作。

二、资助方向

开放课题紧密围绕本重点实验室的主要研究方向,资助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和应用前景的研究项目。2025年度开放课题重点资助如下方向:

1、先进材料变形及结构安全评定

1)先进材料的强度与破坏

2)先进材料的静、动态断裂力学

3)先进材料与结构的使役性能评估

4)新材料与新结构中的疲劳与断裂力学

2、 航空航天中的力学问题

1)飞行器设计理论

2)飞行器空气动力学

3)飞行器振动理论与控制技术

4)材料-结构-功能一体化

对于符合本重点实验室研究方向,但不在上述重点资助范围内的创新性强的项目,本重点实验室也将予以资助。

三、资助金额

申请者必须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申请资助金额,开放课题的资助强度原则上每项不超过5万元,拟资助项目3项

四、资助期限

每个项目实施期限为两年,即2025年10月1日至2027年9月30日

五、考核标准

1)获资助者每年至少一次,来重点实验室开展合作研究与交流。

2)课题应发表至少一篇SCI论文,且本重点实验室合作者需列为论文的共同作者。

3)资助标明:“先进结构材料力学行为与服役安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资助”(中文),“Supported by the Opening Project of Sichuan Province Key Laboratory of Advanced Structural Materials Mechanical Behavior and Service Safety”(英文)和项目编号。

六、项目的实施与管理

1)批准的开放课题资助经费实行项目负责人掌握,本重点实验室统一管理,专款专用。基金的使用范围:①试验所需的材料、测试、计算费等;②资料论文的打印复印出版费等;③与课题有关的学术活动费,来重点实验室的交通、住宿等费用。

2)项目负责人按照计划书开展研究工作,资助期满一年60日内撰写项目中期报告。项目资助期满60日内,项目负责人应当编制项目经费决算,提交结题报告与研究成果。

3)如由于客观原因不能按期完成研究计划的,项目负责人应当于项目资助期限届满90日前提出延期申请,申请延长的期限不得超过一年。

七、申请程序

1)开放基金申请人应认真阅读有关申请说明,申报课题必须符合本重点实验室的研究方向,属于2025年资助研究内容的范畴。

2)本年度开放课题申请截止时间为2025年08月15日(以电子邮件日期为准)。申请书(模板见附件)以电子文档(Word或PDF格式)发送到本重点实验室邮箱(LXSZD@swjtu.edu.cn)。

3)最终结果将于2025年10月公布。

八、联系方式

联 系 人:刘虎

电 话:028-66368216

联系地址:中国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犀安路999号西南交通大学犀浦校区先进结构材料力学行为与服役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邮 编:611756

E-mail:LXSZD@swjtu.edu.cn

西南交通大学

先进结构材料力学行为与服役安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二〇二五年七月十日

生命过程小分子调控全国重点实验室2025年度开放课题申请指南

截止日期:10月31日 

为了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的层次和力度,生命过程小分子调控全国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面向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征集开放课题。2025年度计划资助20-25个课题,每个课题拟资助不超过5万元,研究期限1年(2025.11-2026.10)

一、资助方向

(1)活性小分子高效创制;

(2)高活性天然产物的靶标识别和机制研究;

(3)疾病靶标发现、验证和小分子调控。

二、申请条件

1.申请的开放课题须结合本实验室的三大研究方向,由学委会评审后给予资助。

2.开放课题申请者须与本实验室固定研究人员开展合作,共同申请。室内合作课题组每年限1项,已承担在研开放课题、尚未结题者当年度不能提交新申请。

3.申请人需有扎实研究基础,一般应具有副高以上职称或博士学位。尚无高级技术职称的青年科技工作者在申请时,需有两名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相关专业研究者的推荐。在校生、研究生以及尚未出站的博士后的申请不予受理。

三、资助方式

每项开放课题资助额度不超过5万元人民币,执行期1年,实行课题单独核算。项目经费主要用于实验材料费、测试费以及相关的差旅费等。对于取得突出成果的研究课题将优先给予滚动支持。

四、申请程序

申请者须填写《生命过程小分子调控全国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申请书》,并在申请期结束(10月31日)前将填写好的申请书发送到指定电子邮箱。

审查无误后将纸质版申请书(一式三份,双面打印,至少1份为原件,申请人和本实验室合作科研人员签名并经申请人所在单位加盖公章)递交至重点实验室办公室。盖章版的申请书可在确认立项后与合同书和任务书一并邮寄。

五、截止时间

开放课题全年接受申请,每半年交予学委会统一评议审核。截止时间为每年4月30日、10月31日,时间以收到电子版申请书为准,逾期不候。

六、联系方式

联系人:王英杰

邮箱:wangyj@sioc.ac.cn 邮件主题请注明:【开放课题申请】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零陵路345号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1号楼319室

邮编:200032

电话:13585711324


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全国重点实验室(天津大学)2025年度开放课

 截止日期:7月30日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转载的文字、图片与视频资料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网删除。

    标签: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