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不完全统计,目前长江大学、华北理工大学、燕山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中山大学、中南大学、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大学、湖北大学、扬州大学、安徽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浙江农科院、中国科学院等20余所高校机构公开披露了获批情况,其中包括长江大学、华北理工等高校实现都实现了历史性突破,首次获批该项目。具体如下:
01 2025青A、青B资助统计
国家杰青(青A)数据:排序:清北、交浙、南/华科、复旦、科大。
部分高校入选数:上海交通大学 21 人,浙江大学 21 人,华中科技大学 16 人(并列第五)。
优青(青B)数据:规模:扩至 800 人。
部分高校入选数:上海交通大学 41 人,浙江大学 25 人,中山大学(杰青 4 人、优青 20 人)(以上数据来源网络尚不完整,仅供参考,具体以官方公布为准)
02 2024年前国家杰青资助统计 03 2025青A(原杰青)部分汇总
长江大学教授、副校长 赵辉
长江大学副校长赵辉教授的油气藏智能开发模拟与优化调控项目获批国家青年科学基金项目(A类)。这是该校自主培育人才首次获得该类项目。
赵辉,国家优青人才项目获得者(2019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巴渝学者讲座教授,荣获第30届孙越崎能源青年科技奖、湖北省青年五四奖章。现任长江大学副校长,兼任低碳催化与二氧化碳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及油田企业重大课题等100余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石油工程、计算数学、人工智能等领域发表高水平论文100余篇;出版中英文专著4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1项、国际发明专利3项,软件著作权8项;荣获省政府技术发明一等奖(排名1)、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排名1,3)、湖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1)、湖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排3)。
华北理工大学教授 杨志南
华北理工大学杨志南教授申请的“先进钢铁材料及加工技术”项目获得资助,获批经费400万元。这是华北理工大学首次获得国家最高级别青年人才计划项目。
杨志南教授现任华北理工大学河北钢铁实验室主任,是先进结构材料领域贝氏体轨道钢重点研发计划首席青年科学家,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多年来,他聚焦先进钢铁材料设计及绿色、高效制造中的基础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问题开展攻关,开发了轨道钢、轴承钢、耐磨钢等多种高性能钢铁材料及力学冶金关键技术,相关成果在多家重点企业落地应用,并被纳入多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他发表论文160余篇,其中SCI论文13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30多项;出版专著、译著各1部;先后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项,河北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湖北省科技进步和机械工业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各1项、并获中国金属学会冶金青年科技奖、河北冶金青年科技奖;获河北青年五四奖章、河北省省管优秀专家、河北省青年拔尖人才等荣誉称号。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教授 麻勇
麻勇,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入选国家首届医学高层次人才计划——国家优秀青年医师,哈尔滨医科大学星联教授,国家青年科学基金A类项目(原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现任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外科主任,普外科学科带头人,肝脾外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肝脏微创外科主任。先后主持国家青年科学基金A类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黑龙江省重点研发计划、哈医大一院杰出青年培养基金等各类科研项目18项。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SCI文章47篇,8篇IF>10,单篇IF最高33。
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所研究员 杨学勇
杨学勇,1982年生,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蔬菜功能基因组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主要围绕葫芦科瓜类等作物源库互作的生物学过程,挖掘和解析关键变异、变异与基因组互作、变异与环境互作,并定向创制变异来改良作物。旨在建立广泛适用的方法论,系统地进行源、库、流的科学改造和设计,实现作物的产量、品质和环境适应性的协同提升。主持国家级、省部级项目和课题6项。以通讯/第一作者在Cell、Nature Plants、the Plant Cell等期刊发表SCI论文20余篇。获国家优青、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培养计划等。担任中国园艺学会蔬菜专委会秘书长,Horticultural Plant Journal(园艺学报英文版)、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中国农业科学英文版)、Vegetable Research等SCI期刊编委。
中国农科院农业基因组研究所研究员 张春芝
张春芝,中国农科院基金组研究所研究员。2019年入选“广东省特支计划”科技创新青年拔尖人才,2022年获的“中国农业科学院-大北农人才奖”优秀青年人才奖。2007年毕业于沈阳农业大学,获得生态学学士学位;2014年获得中国农业科学院博士学位,2014年6月至2019年1月在中国农科院农业基因组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出站后以独立PI身份留所工作。共发表研究论文21篇,累计影响因子超过300,被引1500次,其中以通讯或第一(含并列)在Cell、Nature Genetics、Nature Plants、Nature Communications 等杂志发表SCI论文11篇,主持国家优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科学家等项目6项,授权专利8项。
燕山大学亚稳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聂安民教授申请的“共价键材料微观变形机制”项目获得资助,资助经费400万元。项目拟开展共价材料缺陷交互作用、化学键性-力学行为关联及原子精度加工机理研究。
聂安民,燕山大学教授,致力于发展和应用原位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技术,聚焦原位加载装置设计、超硬材料的微纳米力学问题和构效关系研究。发展了针对强共价键材料的原位微纳米力学实验平台,实现了金刚石微纳力学性能的精确测量及微观结构演变的实时观测;提出了突破金刚石理论强度的设计策略,揭示了金刚石和cBN等强共价晶体中非密排面位错滑移与切变孪生介导的奇异塑性形变机制。在Nature Materials、Nature Nanotechnology和Matter等国际知名期刊上发表SCI期刊论文200余篇,拥有15件发明专利;研究成果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网站、Nature Research Highlights、Science Daily等多家媒体评述和报道。
刘芳洋,教授,博导,国家青年科学基金项目(A类)获得者,现任冶金与环境学院副院长、卓越工程师学院副院长、先进电池材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湖南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和湖南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担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专家和第六次国家术预测能源领域专家。此外,还担任国家能源金属资源与新材料重点实验室和湖南省有色金属增值冶金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有色金属材料化冶金、能量高效转换与安全储存材料,具体包括半导体材料冶金(钙钛矿和铜锌锡硫等硫、卤化物半导体光伏材料)、离子导体材料冶金(锂磷硫氯和锂钇氯等硫、卤化物全固态锂离子电池材料),以及光伏/半导体行业固废处理与资源化等方面的研究。
近年来,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在Nature Energy、Advanced Materials、Materials Today、科学通报和中国科学等多个国内外知名刊物发表SCI论文8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42项,其中30项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实施10余项工程应用;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省自然科学基金和多个企业重大科技攻关项目。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中心医院教授 宋勇峰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中心医院宋勇峰教授申报的“脂代谢紊乱的发病机制与干预策略”获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A类)(原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金额为400万元。
宋勇峰,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耶鲁大学博士后,现任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中心医院(济南市中心医院)院长。兼任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青委副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师协会内分泌科医师分会主任委员、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心血管代谢医学专委会委员等职。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B类)资助,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以及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专家,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山东省优秀医师、山东省十佳青年医师等荣誉称号。获中国青年科技奖、华夏青年医学科技奖,作为主要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奖励。近年来以第一/通讯作者(含共同)在Cell Metabolism(3篇)、Nature Metabolism、Cell Research、Journal of Hepatology、eBioMedicine等杂志发表论文40余篇,多篇获F1000推荐或被选为封面文章。两次受邀在Trends in Endocrinology and Metabolism杂志针对“脂代谢紊乱”发表观点文章。作为执笔专家参与制定中华医学会临床指南/专家共识5部。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转载的文字、图片与视频资料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网删除。

官方微信
《腐蚀与防护网电子期刊》征订启事
- 投稿联系:编辑部
- 电话:010-62316606
- 邮箱:fsfhzy666@163.com
- 腐蚀与防护网官方QQ群:140808414